生意社1月2日訊 一款重磅藥品就可能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國內上市公司堅守低投入的仿制藥下一個中國首富將可能誕生在醫藥行業?
創新藥豐厚的回報,讓眾多藥企紛紛巨資投入其中,趨之若鶩。近日,德國藥企默克雪蘭諾宣布,將和百濟神州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合作開發BeiGene-290,如果成功,百濟神州最高可獲1.7億歐元(約合14.80億元人民幣)的收益。而此前的5月31日,默克雪蘭諾還宣布和百濟神州共同開發另一種藥物,雖然雙方沒有公布具體金額,但有消息透露,百濟神州最高可獲2.33億美元(約合14.20億元)收益。
百濟神州并非第一家獲得研發合作大單的中國創新藥物研發企業。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分別和阿斯利康、強生、雀巢、禮來等簽訂了研發合作協議。不過秉承李嘉誠的一貫低調作風,和黃醫藥在金額上常常秘而不宣。
業內人士認為,以百濟神州、和黃醫藥、貝達藥業、豪森醫藥等引領的創新藥物研發公司正在給中國制藥行業帶來巨變,在這一輪資本浪潮的席卷之下,伴隨著一些國內創新藥企業的崛起,將可能顛覆國內制藥業的現有格局。
創新藥誘惑
2013年美國醫藥市場規模超過3200億美元,新藥銷售額占據藥品銷售額的80%。
就此次默克雪蘭諾和百濟神州的藥品協議而言,有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最先對百濟神州表露出興趣的并非默克雪蘭諾,而是世界500強制藥企業阿斯利康公司。
“但阿斯利康審批程序時間過長,不像家族企業默克雪蘭諾動作靈活?!边@位人士說,世界制藥巨頭阿斯利康雖然錯失良機,但是接手者也非等閑之輩。
德國默克集團是德國舉足輕重的醫藥、化工集團,2012年銷售額112億歐元,而默克家族保留著公司70%控股權。該集團供應世界60%的液晶材料,但是旗下生物醫藥公司——默克雪蘭諾才是其最大的分支。
曾任職世界第一大制藥企業輝瑞公司中國區主席、今年剛剛空降默克雪蘭諾的中國總經理安高博解釋,在決定投資中國藥品研發公司上,掌控默克集團話語權的默克家族反應迅速且眼光長遠:“雖然談判從我來以前就開始了,但是能夠讓我來做這個決定是吸引我加入默克的原因之一?!?/span>
一個頗讓業界吃驚的地方是百濟神州公司,為何一個成立剛3年的研發公司會以這么快的速度推出這么多創新化合物?通常來說,很多同行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
對此,百濟神州新藥研發和藥政事務副總裁龔兆龍表示,“我們豪不吝惜研發費用,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有價值的化合物,并盡快地推進臨床試驗?!?/span>
成立三年來,百濟神州已經耗掉了高達數億元資金,而默克雪蘭諾的投入至少可以保證這間公司以同樣神奇的速度再干幾年??涨皦毫ο鹿澴嘁苍诩涌?,龔兆龍進入公司不過半年,他已經將BeiGene-283(默克雪蘭諾投資的第一個藥物)在澳大利亞推進到一期臨床,在中國也即將邁入臨床,而一般來說,這一過程至少需要一年多時間。
燒錢背后自然也有著巨大利益誘惑。創新藥物在世界醫藥工業中占據著無可匹敵的地位,根據IMS的預測,2013年美國醫藥市場規模超過3200億美元,在這一市場,新藥處方雖然只占整個處方總量的20%,但是新藥銷售額卻占據藥品銷售額的80%,由此,大型制藥公司通過銷售新藥獲取的利潤驚人。
“中國藥企要想走向世界,不研發出一個全球創新性藥品是根本不行的?!饼徴埍硎?。而中國的新藥研發一直以來卻可以用悲涼來形容,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能被世界制藥界認可的創新性藥物只有青蒿素一個,除此以外其他藥物很少被國外制藥界提及。
而和黃醫藥是藥品研發領域一個更為低調的強大競爭者。借助李嘉誠的雄厚資金,和黃醫藥在2011年12月一鳴驚人。當時阿斯利康宣布和和黃醫藥在全球范圍內合作開發沃利替尼(Volitinib,HMPL-504),為此,阿斯利康向和黃醫藥支付2000萬美元首付款項,如果開發順利,和黃醫藥將可能獲得高達1.2億美元(約合7.3億元人民幣)收益。
“今年6月,這個藥在中國進入了一期臨床,同時在澳大利亞也處于一期臨床?!卑⑺估等蜓邪l副總裁楊青表示。
另外,今年4月,雀巢公司和和黃醫藥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推進已獲美國FDA批準的中草藥物HMPL-004的三期臨床試驗。有媒體稱,這項三期臨床投入或達1.2億美元至1.5億美元。
而國內的一些創新藥物研發企業,比如貝達醫藥則在研發上走了另外一種模式——以自己的力量投入研發。自從2003年1月設立研發公司以來,依靠自己有限資金,利用近10年艱苦的努力,貝達醫藥完成了全球首發、國家1.1類新藥鹽酸??颂婺幔▌P美納)的上市,第二年即實現了3.6億元銷售額。
分期付款模式
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支持沒有固定研發收入的藥物研發企業上市。
數據顯示,中國制藥企業中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9家,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3家。和這些企業相比,以研發為主打的醫藥公司一般規模很小,而且藥品研發的周期很長,風險巨大,醉心于新藥創新的研發企業未來能否有好的前途?
“我們目前就是以最快速度推進新藥上市,”龔兆龍說,“如果五六年以后,能有一款重磅藥品(指全球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藥品)上市,那么我們的市值就能翻數倍,將超過國內市值最高的制藥企業?!?/span>
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制藥企業是云南白藥(000538.SZ),該企業2012年市值超過400億元,今年7月市值進一步上升到700億元。
藥研企業一夜之間成功暴富的例子并不少見,Pharmacyclics就是這樣的例子。這家公司2006年買進一個處于臨床前研發的治腫瘤新藥ibrutinib,2008年公司處于破產邊緣,股價低到0.64美元,但今年7月美國FDA認可了這個藥物的突出效果,該公司股價曾一路上升到139美元,5年翻了200多倍,市值一度超過了100億美元。
不過在成為醫藥行業的“土豪”之前,企業要想持續做研發,資金供應就成為關鍵問題。在長達10年的研發周期里,如果資金鏈斷裂,技術再先進的公司也可能胎死腹中。
|